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12万斤玉米惨变饲料!农民的辛苦因这只拦路虎"打水漂"!

    信息发布者:石湾村
    2018-02-14 12:04:00    来源:央视财经   转载


    春节一天天临近了,对于中国人而言,过年回家几乎是每个在外游子的共同心愿。而这条回家的路,也让很多人体会到如今路网的四通八达、交通方式的更迭变化,尤其是在农村地区,从泥巴路到狭窄的水泥路,再到宽敞的乡村公路,回家路的变迁,见证着村民生活水平不断的变化提升。


    ,要求建好、管好、护好、运营好农村公路。“四好农村路”到底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巨变?


    12辆铲雪车打通乡间路 250吨笋干亟待运输



    1月下旬开始,浙江省安吉县遭遇连续降雪天气,开启了速冻模式。这也是当地十年来的最强降雪,让安吉县桐坑村的赵世忠叫苦不迭。赵世忠是村里笋干合作社的带头人,年底正是发货的高峰期,但是他的笋干却运不出去。


    安吉县桐坑诚信笋干专业合作社社长赵世忠:笋干库存量还有250吨左右。我们年前基本要发掉50%,还有一半在3月20日新笋上来之前,把它销售完,如果这个大雪把我们道路封住了,运输车子出不去,意味着这个笋干,全部要积压在那里,到2018年下半年, 就是很麻烦的一个事,就要作为报废品报废掉。



    桐坑村是浙江安徽交界处的一个偏远小山村,八山一水一分田,农业生产条件很差,但是这里却被连片竹海环绕。合作社因此就地取材,开办了笋干加工厂。作为年货,笋干在腊月的发货量超过平时的1.5倍,正是村里赚钱的好机会。眼前这条路,是村里联通外面的唯一通道。可是因为海拔较高,山路陡峭,往安徽方向的这条路已经积雪三天。笋干根本运不出去。


    这天,杭垓镇镇政府再次调来了12辆铲雪车铲雪。路面的积雪被铲除后,公路部门还会撒下工业盐,防止路面在夜间结冰。这次的扫雪工作,已经持续了3天。


    下午五点,这条连接安徽的公路终于可以通车。放下雪铲,赵世忠便开始忙着装货。他的这车笋干要途经安徽,运往江苏句容。



    桐坑村坐落于竹海之中,改革开放之初,这个偏远山村便燃起私营经济的火苗。为了快速摆脱贫困,几乎家家户户都加工、贩卖笋干。受乡亲们影响,赵世忠也一头扎进了笋干产业。青青翠竹点燃了村民们的脱贫梦,然而崎岖的山路,却一直是大伙致富路上的拦路虎。直到2005年,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,这条通村的柏油路终于修通了,村民们的收入迅速得到了改观。


    赵世忠:像现在通路的时候,五万斤、十万斤,大车都可以装。以前路不通的时候,差不多也就是五六千斤,六七千斤。另外过去容易堵车,现在花十几分钟的时间,以前那个路就要花一个多小时。


    一条农村公路,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,打通的却是贫瘠与富足、困顿与希望。大型运输车开始源源不断地开进桐坑村,村民们的笋干从卖不出去变成了供不应求。2007年,赵世忠联合村民成立了笋干专业合作社,开始大规模生产。




    赵世忠:我们所有的散户 ,统一收购,统一加工,统一销售,三统一。申报搞了一个规范的QS生产线,搞了一个两吨的生产锅炉,包括我们储存,政府支持我们的时候,做了两个冷库,生产设备跟环境得到了改善。


    合作社成立后,凭借规模优势,生产成本降低了,产品质量提高了。合作社的利润,从2007年的100万元,增长到2017年的160万元。村民的人均收入也翻了近一倍,达到每年2万多元。


    年关将近,大雪覆盖的路面已经清理畅通,从江苏送货回来后,五十多岁的赵世忠还得继续上路,去宁波送货。


    就在赵世忠奔波在送货路上时,合作社里的工人们也忙得不可开交。这位包装笋干的女工叫胡正飞,已经有六年的工作经验,干起活来十分麻利。她一天工作十个小时,能装一千多袋。上午干完活,胡正飞领到了2017年下半年的工资,25388元。




    由于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,合作社实行半年发一次工资的制度。领到两万五千多元的工资,胡正飞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,她兴奋地告诉记者,今年她要回老家过年。胡正飞来自云南,二十多年前嫁到了浙江。前些年日子过得很寒酸,爱面子的胡正飞就一直不肯回老家,但今年她早已买好了回云南老家的火车票。


    浙江省安吉县桐坑村村民胡正飞:回去跟妈妈她们买点礼物,自己再用一点,放一点那里,一年苦出头了,自己给自己存一点,自己买点衣服什么的,给父母也买一点。


    怀揣着半年的工资,踏雪十分钟,我们也跟着胡正飞来到了她的家。这是一栋崭新的三层小楼,在皑皑白雪衬托下,颇有些童话气息。更让记者没想到的是,就在半年前胡正飞一家老小住的还是危房,只能走山间小路到达。新房盖好后,老房子所在地现在已经复垦为竹林。




    过去村里没有路,更没有笋干合作社,胡正飞和丈夫一直在县里的工业区打工,本来生活还算过得去,但是为了给家里的老人治病,夫妻俩负债累累,一直挣扎在贫困线边缘,盖房子是想都不敢想的事。2011年,村里的合作社越办越红火,夫妻俩也从县城回到了村里,进入笋干合作社工作。在胡正飞看来,在家门口就能挣钱,不用大老远出去打工,这种感觉太好了。


    胡正飞:在外面开销也大,还要租房子,还要买菜什么都开销也大,家里也照顾不了。在家附近工作,家里能照顾一下,工资也差不多,买菜房租都能节省下来了。


    在合作社工作了两年,胡正飞夫妇便还清了家里的外债。2017年,在村里盖起这座三层楼房。新房子离公路很近,再也不用担心出入不便了。


    春节越来越近,村里路通了,手头越来越宽松的胡正飞,带着两个妹妹上街,大家正在一起准备年货,再过几天,她就将回到阔别已久的云南老家,和家人们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团圆年。




    笋干合作社为像胡正飞这样的村民们架起了致富的桥梁。而我们再次见到合作社社长赵世忠的时候,已是第二天中午。赵世忠刚刚从宁波送货回来,但并没有回家,而是把车直接开进了合作社的仓库,继续装货。装货的间隙,妻子赶忙送上一碗热面,这是赵世忠三天来吃到的第一顿正餐。


    三天时间内,年过半百的赵世忠开车近40小时,行程超过1700公里,发了12吨笋干,赚到了14万元。他说苦点累点他不怕,多跑一趟就多一份收入,有路就有希望,他要为合作社多赚些钱,让大家伙都能好好过年。




    路通了,山里的笋干飞向了大城市;路通了,打工者重返家乡,腰包也鼓起来了。要致富,先修路。为了保护好村里这条重要的柏油路,桐坑村专门设了一个职位,路长。路长胡爱武每天巡查一次,确保这条道路畅通。在浙江安吉县,从2016年开始就实施了五级路长制。由于农村路往往漫长偏远,村级路长的任务,就是管好、护好每一公里的农村路,保障公路畅通。


    傍晚时分,胡爱武来到了浙江边界,今天的巡视任务终于告一段落。明天,这个最基层的村级路长,还会定时定点出现在这条路面上,爱护管理着自己村的这条“康庄路”。


    12万斤新鲜玉米变饲料 只怨乡村路不好



    目前,浙江已经在全省农村推行路长制,加强日常巡查和常态管理,确保农村路管好、护好。筑路永无止境,有路方能振兴,福建省永安市的一个小山村也因路而兴。


    张顺达是福建永安市上石村的村主任。今天,经朋友介绍,他来到了永安市里游客最多的一家农庄,考察这里的旅游开发。这栋别墅的装修独具一格,卧室的墙壁是水泥灰,洗浴室和卧室的间隔被打破,让人觉得十分新鲜。农庄里不仅有普通宾馆和独栋别墅,还有颇受年轻人青睐的房车。这些都给了张顺达很多启发。


    其实,这已经不是张顺达第一次外出考察民宿了。从2017年开始,张顺达的足迹已经遍布福建、浙江、台湾等地,他一直想为上石村的民宿建设寻找样板。




    张顺达所在的上石村,距离市区三十多公里。这栋正在兴建的三层小楼,就是未来村里民宿的所在地。张顺达是个能人,曾经闯荡上海二十年。六年前,已经在外面拥有稳定事业的他决定返乡创业,一时间,这件事成了这个偏僻山村里的头号新闻。


    福建省永安市上石村村主任张顺达: 我们当时在考虑就是,现在的国家整个国家对农业的这一块的倾斜。实际上我们说的,因为我们在外面固有的一个产业在外面,当时大家的一个敏感触觉,就是觉得这个农业一定是大有作为,想尝试一个。


    2012年,坚信农村大有可为的张顺达回到了家乡,流转了300亩土地,办起了农业合作社。当时的上石村,农业以烟叶种植为主,结构十分单一。




    张顺达:早期他们也尝试过种一些蔬菜玉米,因为是零敲碎打 所以不成规模,采购商都不愿意进来,加上路又不好,所以他们就没有效益。


    由于路不好,一家一户的农作物产量又低,即使收获了也卖不出去。村民们渐渐地就不再种植农作物了。张顺达回村之后,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,开始进行规模化种植,这给社员们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。合作社的社员,从最初的7户,增加到了现在的50户。户均年收入由最开始的5万多元,增长到10万元以上。


    2015年,张顺达还利用村里紫云山的天然泉水,办起了矿泉水厂。


    眼下,张顺达还有一个更大的设想。村里的紫云山,因为靠近天台国家森林公园,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开发潜力股。正在张罗的民宿,就是为紫云山旅游准备的。眼下交通不便一直是个大难题,这让他常常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。上石村唯一的通村公路建于2002年,道路等级很低,十多年下来,早已残破不堪,大车根本无法开进村子。合作社必须自己先花钱租小车,一趟趟反复运输,才能把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产品,最终交到大型运输车队的手里。




    张顺达:我们的运输成本是从我这个产地,就是我这个合作社,运到国道到集镇上,这样种运费大概要七十元一吨,然后到了集镇上,我还要进行二道的搬运,搬到大卡车上,通过这样,一吨的我的农产品,无形当中就增加了一百元的费用。


    不仅运输成本增加了很多,这条唯一的道路还经常出现塌方。损失就更加难以估算。


    张顺达:2014年我们跟厦门签订了一单这个玉米的销售协议,当时是叫我们在凌晨四点之前,要运到厦门他指定的市场,当时的价格是以两元钱一斤的价格跟我们签订合同。就因为路不好,车子陷住了,造成我们这三部车到了第二天的上午才到,十点钟到,那结果这车货要到第二天才进行批发,那这个价格一下就落下来了,12万斤的这个玉米是以一块钱一斤,做饲料用的这样一种,拿去给饲料厂进行收购。




    农产品最讲究的是新鲜度,像这样因为路不通导致的巨额损失在村里经常发生。这也成为张顺达心里最沉重的一块石头,而他心心念念想发展的旅游民宿,如果没有路,更是天方夜谭。


    张顺达:我们也邀请了很多的客商来村里进行实地的考察,最终人家的结论是什么呢?就是路,你路不通,连一部大巴都进不来,怎么去谈这个旅游?


    就在2017年初,一个好消息传到了偏远的上石村,消息一传开,各家各户都炸了锅。原来2017年2月,永安市开始按三级公路标准,重修这条通村路。现在工程还在继续,为了保障村民正常出行,道路没有全封闭施工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,施工人员不断进行取芯检测。


    福建省永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黄国钢:我们于2017年推出了永安市质量监督管理办法,率先在全省成立农村公路的质监站,并出台了相关办法,使得公路在建设中更有保障,质量能够监督保障。



    眼下,春节临近,通村路的施工依然紧张有序地进行,这条路预计将于2018年6月竣工。张顺达相信,这条新修的沥青路,将给这个被交通困扰多年的偏远村庄,带来无限的财富商机。


    福建省永安市上石村村主任张顺达:如果说这条路能够拓宽现在所谓的三级路以上,双车道,那么我们可以大车进来直接拉我们的农副产品,包括我们的一些工业产品以及旅游项目,都可以跟上去。我们这个村就有一个质的飞跃。


    “四好”农村路 助力乡村振兴


    就在2月4日,农历立春那一天,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,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。乡村要想振兴,基础设施必不可少。今天的节目,我们就看到,近年来,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为农村带来了人气财气,凝聚了基层民心。以农村公路为依托,各地结合自身优势特点,探索出了“公路+特色产业”“公路+乡村旅游”等发展模式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助力。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、社会力量和老百姓三方共同努力下,在我国广袤的农村,破败的山路都将变成阳关大道,中国乡村的未来充满希望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